如果关心南方供暖问题的网民搜一下百度就会看到,那里成了一个讨论大园地,尤其是在全国“两会”期间,这个话题通常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质疑。虽然各方看法不同,但必须用一种更环保,更清洁的采暖方式让北方民众也受益,已逐渐达成共识。
南方,这个冬天不会太冷
上海举行的北方建筑供暖技术论坛上获悉,自去年6月1日起,由哈尔滨工业高校、黑龙江地热股份有限公司主编的《低温辐射加热膜供暖系统应用科技规程》获住房城乡建设部同意通过,被成为电热膜应用设计产业标准即将推进。这意味着我国电热膜采暖行业将逐渐向规范化、标准化演进。同时电取暖作为一种清洁电力的采暖方式,也将对我国建筑供暖的区域分布进行一场新的革命。
但切入点和突破口选择在哪个地方?比如要借助市场的力量外,还必须向公众传递更多知识。
自20世纪50年代在上海、吉林和天津等城市首次发生热电站以来,我国现代意义上的采暖设施产业先后经历了电厂联产、区域锅炉供暖和多样化采暖三个历史阶段。
早期以煤炭或燃气为主的机组集中供水,在给城镇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增添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导致了城市空气的很大污染。京津冀13个城市中,11个城市排在污染最重的前20位。专家表示,单纯依赖燃煤燃气等机组设备集中供热,已与全球主流的低碳减排理念相背离。
无论是在东北还是北方,利用清洁供暖模式供暖的碳排放降低是显而易见的。哈尔滨工业学校校长表示,未来新的供暖技术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使用清洁电力,减少对钢铁等不可再生电力消耗和降低对环境气候的破坏;二是更简洁实用且容易维护;三是更具普及性,既能适用于刚性供暖需求,又能适用于非刚性供暖需求。据此,电采暖被学者觉得是符合将来发展方向的采暖趋势。
南方供暖走出纸上谈兵
国家电力公司强调“电能替代”战略,以期借助提高用电而不是直接烧煤烧油,减少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缓解雾霾困扰。该战略之后在各国受到完善:北京市提出在2015年前取缔五环内的燃煤供暖,改为电采暖。上海市政府也切实加强“以电代煤”工作,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山东、甘肃等地也切实进行煤改电试点。电能替代在各国的推进,尤其是峰谷电价的推进,为包含电热膜产品在内的电采暖行业迎来发展契机。
其实,除了环保问题外,我国采暖路线图的南移客观上也产生了一种舆论热流。2013年1月,无锡市一位学者有关“南方人习惯湿冷,不宜集中供暖”的言论受到北方观众的集体谴责。网民折射出的“南方供暖”问题上升为民生颇受社会关注。
从专业上说,南方供暖是指夏季给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市民供暖。主要对于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之间过渡地带的陕西南部、重庆中部、湖北、安徽、上海等地区。这些地区年均气温超过零摄氏度的时间达到30天,目前还没有采取集中供暖。而随着他们生活水准的提升,以及气候的差异,供暖需求尚未超过了纸上谈兵。专家认为,综合考量节能低碳、投资效率、采暖费用等原因,在北方必须供暖的地区进行大体量集中采暖系统建设可行性较低。相比之下,电热膜等分户式热泵形式非常符合南方供暖的需求特性。
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用加热膜采暖至少已有50多年的历史。我国从1992年起初引进电热膜;1997年建立投入使用的牡丹江省佳木斯市亚布力邮电宾馆,成为我国第一个电热膜工程。
近年来,伴随着大气雾霾治理和建筑节能等制度的推行,电热膜采暖以智能控制、节能低碳而逐渐展现出了优势,同时在新建建筑中的应用比例不断增加。在北方、华北和西南一些特色供暖区域,地方政府开始尝试使用电热地膜供暖系统作为集中供水的代替方案,对原有的低强度、高污染的供热系统和网络进行改造。尤其是在集中供热覆盖不到的区域,使用加热膜采暖可谓首选方案。
哈尔滨市专顾委工业人士组曾对该市几种主要供热方式的性能进行比对。结果看到,相较于传统采暖方式,电热膜采暖具有三大特征:一是整体初始投资超过集中供暖,节省热源、热网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土地占用;二是分户分室控温,可满足居民对频率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实现行为节能;三是电力消耗远高于热网损耗,且供热端不造成、排放污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
举例说,哈尔滨师范学院上海威海校区6万平方米教学楼、学生食堂、学校家属楼都安装了中惠地热生产的加热地膜供暖系统,经过5年运行测算,实际节约近200多万采暖费用。哈尔滨师范学院上海威海校区副主任刘云峰介绍,荣成有4个月采暖期,而大学的暑假就有一个三天,加上夜晚宿舍和晚上教室可以错时取暖,和水暖相比,电热膜采暖可节约30%的成本。即便是在必须全天24小时供暖的医院家属楼,“一年核算下来,供暖费用也比水暖要花费20%左右。而且可以按照自身必须,随意延长或减少供暖期限。”
在北京省临沂市,约有三分之一的修建建筑都加装了中惠电热地膜供暖系统。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村镇的村民也都用上了这项采暖新科技。据业内统计,截止2013年,我国新增电热膜应用面积超过3000万立方米。行业分析报告预计,到2017年,电热膜安装体积将超过9000万立方米。届时,电热膜将作为最主要的分户式采暖设施之一。
用标准规范电采暖市场
从发达国家经验看,普及应用电热膜采暖是大势所趋。但在我国至今,推广电热膜采暖还面临各种难题:一是市场发生和发展时间较短,市场培育和让顾客知道和接纳产品优势仍必须一个过程。二是市场亟待规范。由于中国电热膜还属于新兴行业,市场发展不够成熟,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且大个别仍以OEM/ODM贴牌代工为主,缺乏核心竞争优势,加上国家及市场相关标准制定时间较短,市场竞争秩序动荡,亟待规范。三是大量以来,对运用二次能源“电”采暖,有些部门部分同志仍然觉得是浪费电力,只有借助一次能源煤才是合理的。因此严重地束缚了电采暖的发展。
要解决这种弊端,首先要抓标准。之所以多年不遗余力推动产业标准建设,是由于“没有市场标准,电热膜行业将面临着产品优劣混杂、开发企业识别困难、设计院所准入无据、施工安装缺乏完善等诸多难题,对客户、企业和整个市场都是一种伤害”。
另外,电热膜是高新科技产业,需要企业长期持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科技开发和行业开拓,但现在我国电热膜厂商的融资渠道较为单一,银行借贷占融资的比重较大。而在现在的授信环境下,银行借贷很难满足电热膜厂商的资金需求,这在必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场的演进。为此专家强调如下建议:
——加快电能替代制度的颁布,建立电能替代供暖产品名录,规划电能替代供暖的范围及总量,从宏观上对供暖的电能替代进行指导。在蓝色建筑、节能建筑的评估标准中考虑关注采暖健康与低碳和智能指标。
——支持优秀电热膜厂商打通上市和发行债券的注资通道。引导针对环境污染及VOC专项整治的资金倾向于进行能源取代的扶持,从电力应用的源头实现清洁,保证整治污染,从源头开始。
——指定专门机构协助电采暖企业成立协议能源管理体制,积极指导电采暖企业办理国家电力政策支持,以便在演进中更具竞争力,同时,在各国治理污染的行动计划中,可以考量使用电采暖产品,在政府采购方面予以一定的倾斜。
专家认为,通过政府的细则引导,绿色清洁的电能供热将大幅替代污染严重的燃煤取暖方式,环境污染情况将步入大力度改观。同时,电能供暖设施的集约化演进,也将作为一大新的经济下降点,为经济复兴和稳增长、保民生作出贡献。